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日月潭


詩情畫意的日月潭,兼具人文與景觀之美,是國內外頗具盛名的景點,在日月潭四周共有水社碼頭、德化社碼頭、朝霧碼頭、玄光寺碼頭等四個公共碼頭,遊日月潭可選擇搭乘遊艇、健行、騎自行車等方式暢遊,一般遊湖行程大約需兩小時,您有可在碼頭租用手划船與知心伴侶倘佯在日月潭的湖光水色浪漫一下。而環湖公路全長約33公里,騎乘自行車再搭配延途各個景點作為親子休閒一日遊,不但可以健身,又可悠閒的瀏覽體會日月潭好山好水與美麗風景,是享受日月潭旅遊的另一個方法。


台灣的水庫湖泊型風景區中應屬南投縣魚池鄉的日月潭最受矚目;全潭面積一百多平方公里,湖面周圍33公里,北半部形如日輪,南半部形如月鉤,故而得名。日月潭的水源來自濁水溪上游,而濁水溪發源於合歡山,故日月潭的源頭為合歡山。

最早日月潭只是個小湖泊,日治時代,為了發電所需,日人從濁水溪最靠近日月潭的武界處,攔砂截取濁水溪流水,修築了一條15公里長的地下水道,穿過水社大山進到日月潭,淹沒眾多小山丘,而成今之泱泱湖泊。由於台灣的水庫普遍利用溪流截堵成潭,水庫狹長,景觀單調,日月潭則是利用窪地注水成潭,水域由山巒環繞,層層相夾,水道蜿蜓紛岐,遠觀近遊,處處是景。

日月潭的水,主要用於發電,一年發電量達50億度,佔台灣水力發電的百分之五十六,發電效益達125億元。由於它是國內少見的活水庫,水庫的水每日透過台電抽蓄發電循環使用,宛如活水,不但藻類植物不易滋生,水質透明度也佳,故能繁殖肉質鮮膩的曲腰魚、奇力魚與潭蝦。

很多書上用水沙連形容日月潭,事實上水沙連的範圍比現在日月潭來得大。「沙連」是以前平埔族人對內山原住民的通稱,內山為一連串多積水盆地群,日月潭湖泊即在其中,加水字於上,合稱「水沙連」,範圍相當於現在埔里、魚池、中明、水社、頭社等地。海拔760公尺的中高度,造就日月潭宛如圖畫山水的氤氳水氣及層次分明的山景變化,唯能乘船遊湖、親近潭水,才能完全體會日月潭之晨昏美景。

來源:http://nt.okgo.tw/scenic/ . http://travel.network.com.tw/main/travel/nantou.asp

廬山溫泉


廬山溫泉-天下第一泉
廬山溫泉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日據時代原稱『富士溫泉』或『鴿澤溫泉』,位於海拔400多公尺高,群山環繞,經常是煙霧迷漫,源頭在塔羅灣溪谷中,溫泉發現的源由頗有意思,相傳很久以前原住民山中狩獵因追尋獵物時,發現生病或受傷的野生動物在泉水浸泡後,居然奇蹟似的痊癒,憑添幾許神秘感。

廬山溫泉於民國30年經檢驗,有兩處主要溫泉泉源,一是位於廬山溫泉吊橋東端馬海僕溪溪谷,另一源頭則位於於廬山溫泉吊橋東端塔羅灣溪溪谷南岸第一泉源,因此兩源頭可依廬山溫泉吊橋作為標的;廬山溫泉泉質屬強鹼性碳酸氫鈉泉,廬山溫泉泉溫為攝氏87度,氫離子濃度為9;廬山溫泉隨季節的變化而升降,廬山溫泉泉水清澈無味,從日據時代發現後廬山溫泉即被視為「神泉」。


來源:http://nt.okgo.tw/scenic/

清境農場

青青草原圖片

位於仁愛鄉中橫支線上,有「霧上桃源」之稱,農場的面積共 765公頃,其高度為海拔1700至2100公尺間,經年有雲霧籠罩,因此盛產各種溫帶水果、高冷蔬菜、高麗菜、豌豆苗等蔬果;此外並研究培育生產百合、星辰花之類高品質花卉。(圖片提供:清境農場)
站在農場上的一偶,呼吸潔淨新鮮空氣,面對群山眺望,盡入眼簾的是那高山雄偉的氣勢,峰峰相連到天際的深遠,每天下午時段山谷中便緩緩升起飄渺霧氣,轉瞬間瀰漫了整個山頭,彷彿訴說大自然給予大地的恩典,也因為有這霧氣的滋潤,使得農場中的景緻及生產的花果顯得格外動人,並獲得到「霧上桃源」的美譽 。

春季到清境農場,會感覺一片欣欣向榮,桃花、梨花、蘋果花陸續綻放,4月全月採收春茶;牧羊區毛地黃盛開,一片奼紫嫣紅,5月為牧區野菊花及合歡山高山杜鵑盛開季,除了春、夏景緻不同之外,秋、冬的清境又有一番不同景緻,10月的清境農場可以賞楓,一片片落楓散落,踩下去沙沙作響浪漫極了。

來源:http://nt.okgo.tw/scenic/

竹山天梯風景區


竹山梯子吊橋(天梯)-竹山天梯
天梯(梯子吊橋)座落於南投縣竹山鎮大鞍里,是前往太極峽谷風景區的必經之處,台語俗諺「一崁到肚臍、二崁到目眉」一語道盡當地的道路難行。
太極峽谷縱深百米,為了兩岸交通,南投縣政府聘請日本技師興建全台首見、世界唯二的「階梯式索橋」。橋樑橫跨梯子嶺溪,全長136公尺、208階,兩端落差達20公尺,橋下就是知名的「太極峽谷」,二十年前一場山崩災難,讓它塵封至今,現在只要站在橋上,放眼所及盡是奇岩峭壁、瀑布奔流的峽谷風光,因而有有西部太魯閣美譽!
竹山梯子吊橋橋下就是『太極峽谷』,民國75年的一場山崩災難讓它塵封至今,終於在梯子吊橋正式啟用中開放民眾遊覽;太極峽谷原名『石杭峽谷』,是由發源於杉林溪附近的加走寮溪在竹山鎮的大鞍里切穿山塊裂隙而形成;太極峽谷的險峻雄偉曾名噪一時,河流侵蝕形成的獨特地質景觀,這種地形在台灣並不多見,溪流以垂直岩層之走向下切成落差近400公尺之峽谷甚為壯觀,有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因而有『西部太魯閣』的美譽。


南灣遊憩區


南灣遊憩區-陽傘林立的沙灘   

南灣豐富的海洋資源,幾乎適合所有的水上活動,舉凡游泳、划水、衝浪、駕帆船、水上摩托車、橡皮艇、沙灘排球、浮潛等等,是台灣最熱門的戲水天堂之一,尤其颱風過後,波浪較高時,可看見許多好手,踩著衝浪板馭浪而行。
南灣因有黑潮流經造成水溫高而穩定,非常適合珊瑚生長,珊瑚密度和種類之高為世界罕見,而潮間帶也有許多生物生長,像海索、螳螂蝦、眼斑海兔和各式魚類,在每年農曆大約3月15到22日是珊瑚產卵的時候,更是難得一見的海底奇景;南灣成立了規模龐大的『人工魚礁區』吸引了淺水愛好著前來;而業者引進日本的『海底漫步』,更可讓不會游泳的旱鴨子,在毫髮不濕的情形下,一覽海底世界的奧妙;南灣也曾經是一個捕鯨基地,西元1913年日本就已開始捕鯨,民國時期重心轉到香蕉灣,民國56年﹙1967年﹚結束捕鯨事業,因為南灣已捕不到鯨魚,現在只留下捕鯨棧道的遺跡,但是近年來又有民眾發現鯨類出現在南灣,對於有興趣欣賞鯨類的民眾可說是一大樂事。



南灣遊憩區的建築造型十分特別,採半地下化,從公路方向看去,除了高聳的風車外,只是一片平坦的草坪,特殊的景觀也吸引了更多的遊客造訪南灣,加上水上活動的盛行、政府的活動規劃等等,在每年暑假時,南灣遊憩區內總是擠滿人潮前來享受清涼,路邊的小吃攤也很方便民眾補充體力,而成為年輕人時下避暑的絕佳去處。

來源:http://okgo.tw/buty/pingtung.html

神山瀑布(霧台瀑布)


霧台鄉有許多瀑布,但以本瀑布最容易到達,而它也因位於神山社區下方而得名,由神山瀑布往返神山村,步行約40分鐘,但也有人稱它為霧台瀑布

入口位於台24線39km處,沿著指標到達入口後,沿著窄徑前行,路旁的山坡上,以扁平的石頭堆砌成梯田的護坡,上面植滿了芋頭。

當淙淙的水聲越來越清晰,就表示瀑布近了。霧台地處崇山峻嶺,隘寮北溪與其支流留經期間,形成了一連串的溪谷,清潭與飛瀑景觀,瀑布底下的水潭透明清澈,連潭底的細小石頭也清晰可見,多深藏於山林之中,少有人知,是來到霧台鄉不容錯過的景點



來源:http://okgo.tw/buty/pingtung.html

建功森林親水公園


建功森林親水公園
建功森林親水公園位於新埤鄉建功村建功社區,佔地約24公頃,是一處曾經被稱為「禁山」或「保安林」的林地,一度因荒廢而雜草叢生,後經當地居民展開林地再造計畫,才打造成今日所見生機勃勃的森林親水公園。

公園內有椰子樹林、桃花心木林、以自然湧泉所築成的人工湖、利用自然工法所興築的排水灌溉渠道,並擁有濕地保育功能,是遊憩、踏青的好去處。 「森林與水」是公園兩大元素,尤其建功森林親水公園位於林邊溪流域的地下伏流水區域,擁有自然湧泉及保安林涵養水源的天然條件,因此這裡也被闢建為人工濕地,成為昆蟲、爬蟲類、鳥類、魚類、水生植物共同生活的棲息地,不僅維持物種多樣性並豐富遊憩景觀,還能作為生物避難所及南部原生水生植物收容中心。 公園的親水湖是利用地下水及湧泉作為水源,並施以自然工法一磚一瓦堆砌建鑿出來的,成為終年湧泉不斷的生態湖,也讓青蛙、龜類、芡實、蓮花、水芹菜得以共組生活圈,增添環境裡的蓬勃生氣;湖水周邊則設計幾座花圃,種植許多花花草草,繁花盛開景象恰與比鄰的香茅草、椰子樹形成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而保安林地也依用途分為戲水區、椰林體驗區、藥用植物區、生態教育區等,園區內並設置自行車道、植物染房、藥草浴場,增加更多有趣的休憩功能。 由於建功社區的先民多數是從中國廣東遷移來台的客家族群,所以當地保有許多客家傳統建築與生活文物,造訪建功森林親水公園不僅能夠親近大自然生態,還可以感受傳統客家文化的魅力,是一趟兼有自然與人文風情的豐富之旅。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總面積廣達96.81公頃,主要以展現「水」的精神與特性為主,館內規劃區域有台灣水域、珊瑚王國、世界水域三大主題展示館、行政與教學中心、水族實驗中心、服務設施、研究大樓、維護設施、國際會議中心以及學研中心等主要建築區。其中以珊瑚王國館那長達84公尺的「海底隧道」穿梭於150萬加侖的巨型人造海洋中,體驗絢爛多采的珊瑚世界。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展示內容分為台灣水域館、珊瑚王國館、世界水域館等三大主題館。

第一展示館為仿自然生態的水族館,呈現台灣地區特有的水域稱為「台灣水域館」以高山溪流區、河川中游區、水庫區、河口區、潮間帶區、南灣生態區及東部大洋區等主題展現,最為引人入勝是以擁有高五公尺、長十六公尺之觀景窗,展現大海洋的宏偉的東部大洋區裡的大洋池。 

第二展示館係以南中國海之珊瑚生態為主軸,並以淺海至深海方式介紹各式珊瑚的「珊瑚王國館」,最特別的是那長達八十四公尺的「海底隧道」區,民眾可透過這不用潛水即可置身海底的隧道來欣賞這繽紛亮眼的珊瑚礁世界,除外,在館內也有以人工方式來養殖室內珊瑚,在「珊瑚展示區」裡皆可看見養殖成果。

第三展示館以3D虛擬實境的「無水水族館」作為展示主軸,呈現最新科技的海洋生態虛擬實境及罕見的極地生物的『世界水域館』,並以「古代海洋」、「海藻森林」、「極地水域」、「深海水域」為展示主題,藉由電子科技方式,呈現出台灣所處之熱帶水域所見不到的世界各大水域與古代海洋,以拓展民眾對於地球各個地方海洋生態的認識。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也自俄羅斯引進小白鯨,於91年8月亮相和國人見面,目前飼養在珊瑚王國館白鯨池裡,並透過白鯨的餵食互動及解說員的介紹過程中,讓民眾深入了解可愛的海中精靈—小白鯨聰明活潑的一面,也提供民眾新穎的參觀內容及體驗。

來源:http://okgo.tw/buty/pingtung.html

愛河















愛河源於高雄市仁武區八卦寮,流入市區後,將市區一分為二,有建國、七賢、中正、高雄等橋橫跨其間,並在高雄港出海。

愛河最初僅是一條淺溪可供渡船往來,日治時期曾加以疏濬成為運河,並定名為「高雄川」,這是愛河第一次有正式的稱謂,但一般人仍習稱它為「高雄圳」或「高雄運河」。


民國37年在河岸靠中正橋邊,有人開設「愛河遊船所」供人划船遊河,因時有情侶划舟談情說愛,口耳相傳後,才有了全台獨特的名稱-愛河。 


愛河,是高雄市最具文化特色的河流,早年扮演著運輸、交通、遊憩等多功能角色,如今走過歲月、歷盡滄桑的愛河,雖曾飽嘗污染,但疼惜她的高雄人,包括政府和民間企業、藝文人士都挖空心思,逐步恢復愛河風華,已讓愛河步步的重現生機。


愛河全長約16.4公里,其發源於高雄縣仁武鄉,高雄市政府為提供民眾一處優質的休憩場所,將下游河岸整治成河濱公園,每年端午節划龍舟與重大節慶或活動,都會在此舉行,此外,愛河現今除了擁有浪漫的河岸風情外,在愛河沿線也設有多處停靠站,供市民搭乘「愛之船」瀏覽河岸美景。

旗山老街


旗山老街-旗山老街


早期的旗山因為發展製糖業而發達,不僅帶動了旗山市街的繁榮,更讓旗山的歷史添增了許多老建築與記憶。

旗山舊稱蕃薯寮街,相傳在此地並無村落,有一位老太婆每天都在這裡賣著蕃薯,並且提供過路的旅人一處休息歇腳的地方,因而大家便給這裡起了個名叫「蕃薯寮」,而後於1920年又因「旗尾山」為境內最高的山,改名為「旗山街」,至1946年光復後,正式命名為「旗山鎮」。

旗山老街其範圍以旗山火車站為起點,包括了復興街、中山路、華中街一帶,仿歐洲巴洛克建築風格的洋樓、土埆厝茅屋、閩南式三合院及四合院房舍、石拱回廊街屋、中國式建築的古厝都是老街獨特的地標,來到這裡的您,肯定會感受到時代的變遷的深刻體驗。


旗山老街一代擁有幾棟附有歷史人文氣息的古宅,包含吳家古厝、洪家古厝和莊家古厝。吳家古厝是昔日蕉農吳瑞基家族的宅邸,在當時香蕉產業興盛時代最豪華貴氣的建築;洪家古厝也是騎山老街的代表建築之一,不同於旗山老街隨處可見的巴洛克式風格,洪家古厝中國傳統風格在眾多建築中獨樹一幟,優越的風水地理、巧妙的山水庭園設計,一直是高雄旗山的代表建築。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柴山自然公園



柴山對高雄人的意義重大,這一塊都會綠地,不僅保留原始、豐富的熱帶珊瑚礁森林生態,有一群不怕人的台灣獼猴。登山健行的遊客川流不息地穿梭在柴山森林中,但卻難得看到垃圾,彼此都會約束以免破壞生態,柴山自然公園是生態保育和遊憩空間的良好示範。
高雄人以柴山為榮,自願當志工整理環境、供水,並進而做生態解說、動植物調查研究,形成台灣特有的「柴山主義」。柴山自然公園內的三平台是俯瞰高雄市的最佳角度,第四平台是個四叉路口,因為先前有水塔之故稱為「水塔」,通常登山車騎士都把這裡當作終點。
柴山舊部落指的是柴山西側靠海岸的一邊,兩百多年前有漢人遷居於此,後來整個劃歸軍區,所以外人無法進入,儼然是世外桃源,直到近年來才逐漸開放,現在以土雞城聞名。由中山大學進入的這條道路也是進階級的單車好路線,沿著海崖開闢,沿岸還有現生珊瑚礁,可以說是高雄市最美的一隅,路道蜿蜒起伏,直到山海宮,不遠處就是軍事管制區。

柴山地區為台灣將軍事管制區開放變成市民休閒地點的首例,為全台第一座保安林設立,具有史前文化,具有歷史意義,生態地質上也有特殊地位,目前又是高雄市民重要休閒去處,有著自然與人文的許多意義在內, 在柴山開放之後,許多人紛紛投入柴山的相關事物,形成了一股自然文化風潮,柴山是高雄瑰寶,是大家共同的資產,又和高雄的歷史、文化、環境,及本土教育有不可磨滅的因緣。


以往常將柴山當高雄的氣象站,只要柴山頂上烏雲密佈,即表示即將下雨了,在當時,準確度是非常高的,因此有句閩南諺語:「打狗山若戴烏紗帽,高雄的人就要餓肚。」來描述由柴山測天氣的情形。甚至以此預測颱風,準確度頗高呢!


柴山是個神奇的地方,這裡有野生台灣獼猴與人類距離最短的場景。有幸能擁有這座山,是高雄人的福氣,希望大家同心協力關愛它及保護它,進而創造出有文化內涵的柴山文化。








西子灣風景區

西子灣風景區-遠眺西子灣風景區


西子灣位於高雄市西側,北臨萬壽山,南瀕旗津半島,是一處以天然礁石及夕陽美景聞名的港灣,西子灣的美景是高雄八景之一,尤其黃昏時分,海天一色,美不勝收。當夜幕低垂時,黃澄的夕陽總是將大海點綴的繽紛絢爛,閃爍著點點漁火,如此美景總讓西子灣在夕陽西下時,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慕名而來的遊客,更常見一對對愛戀的情人在此互訴情衷,攜手看著落日美景。

西子灣風景區中有一常與美景相伴的中山大學,後倚壽山,前眺西子灣,校園內草木翠綠、花團錦簇,校舍更是美輪美奐,堪稱全台最美的大學。而西子灣海水浴場的入口處即位於中山大學左方的旅客服務中心,每到夏日總是充滿著成群結隊的遊客到此戲水消暑,讓西子灣充滿歡笑與活力。

西子灣海水浴場極富熱帶氣息、南國風情,高聳蒼翠的椰樹和潔白的沙灘,日落西沉,躺在樹林下享受涼風徐徐吹來,令人心曠神怡,是高雄市民弄潮的天堂。

西子灣是一處以夕陽美景及天然礁石聞名的灣澳。這裡的夕陽是高雄八景之一,每當夜幕低垂時,漁船燈火閃爍其間及晚霞的照耀下,將大海點綴成海天一色的美景,常可見一對對情侶在此互道情愫,是約會的好地方。

獨角仙休閒農場














獨角仙休閒農場也就是靈基牧場,是一座大規模的乳牛牧場,園區中有兔子、馬、鴕鳥、蝴蝶與山羊等動物,集合知識、生態與育樂性,達到寓教於樂的功能。

除了豐富的自然生態之外,還有最為著名的獨角仙生態館,因牧場主人創造零污染的優質環境吸引了許多獨角仙棲息,可惜獨角仙因車輛的影響而造成傷害,牧場主人將死亡的獨角仙做為標本保存,並打造了獨角仙復育室,為牧場增添新的焦點。


斥資興建大型的標本館,收藏許多標本資源及資料,除了可親眼目睹許多珍奇的昆蟲標本,更可進一步了解其知識,生態館更是近期全新的大主題,除了有讓小朋友能親眼看到的並教導其生態破壞嚴重性的「外來生物展示區」外,還有超大型模擬野外生態環境的「獨角仙生態館」,園區中的各項天然資源更是不計其數,只要用心觀察與體會,一定讓您能「滿載而歸」!


園區位處於山林中,平時即許多小生物倘佯其中,本處即是一天然的生態園區,加上園主的細心規劃,讓沒有機會與自然接觸的小朋友,可親自體驗自然,與教科書上的知識互相印證。


豐富的遊樂設備讓小朋友樂在其中,戲砂區、溜滑梯、大草球,絕對能讓小朋友玩得不亦樂乎,寬廣的自然遊憩環境,全家同遊,除了放鬆自已,更能增進親子情感,適合週休假日全家同遊 、大自然生態之旅,學校團體戶外教學,豐富、快樂學習的最佳地點。



板陶窯休閒工藝園區

世外陶源-板陶窯休閒工藝園區~嘉義縣藝術介入空間交趾陶越堤壁畫空間
入選文建會-台灣工藝之家經濟部輔導觀光工廠、創意生活產業。

 
嘉義板陶窯為了延續交趾陶文化,不讓交趾陶藝術因為時代的進步而流失,故板陶窯創辦人結合嘉義嘉南平原的田野風光,創立了交趾剪黏的工藝殿堂。
 
板陶窯園區共畫分為五個區域,分別為交趾陶剪黏工藝館、體驗工坊、工藝產品販售區、板陶屋餐廳與戶外庭園區;工藝館有館主陳忠正的個展室、交趾陶剪黏工序法等;體驗工坊十分適合親子體驗捏陶等DIY活動;參觀後更可在板陶窯餐廳點一份餐,陶板燒、火鍋都是不錯的選擇。
 
園區以東方園林造景結合交趾陶剪黏工藝─交趾陶斯瓜牆壁、剪黏牡丹等等雕塑作品,在欣賞作品的閒暇,邊喝上一杯下午茶,欣賞嘉南平原風光,是放假休閒的好選擇!

東石漁人碼頭


東石漁人碼頭規劃以「風」、「陽光」、「魚」、「船」、「海洋」以及「燈塔」等元素,呈現出多重海洋風貌,重塑漁人碼頭的意象及荷蘭風味的入口意象。

東石漁人碼頭希望以新鮮漁產及夕陽美景等資源作為觀光賣點,以港區景觀、文化特色、休閒遊憩及自然生態資源等,打造特有的主題意象,營造出一個具主題特色的觀光據點,繁榮地方經濟。

目前東石漁人碼頭,主體設施包含海洋文化館、特產館、商店街、觀海亭、浮橋市場、海邊漫步平台等,並結合原有的漁港功能,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走入東石漁人碼頭即可看見仿荷蘭風車;夕陽林蔭堤道散步之外更可觀看林立的蚵棚;碼頭區則有牽罟、蚵殼、漂流木等裝置藝術,展現沿海獨特風俗民情;親水沙灘可堆沙戲水,適合親子同樂;草皮廣場放風箏或騎腳踏車,享受悠閒舒適時光;矗立景觀台上迎著徐徐海風,欣賞著名的東石夕陽,海天一色美不勝收。

走一趟東石漁人碼頭,感受漁村風貌,欣賞朴子溪河口夕陽美景,附近還有許多餐廳,可享用美味海鮮大餐,更能親自到觀光漁市場享受拍賣、比價的樂趣,適合全家大小或好友同遊。



漁人碼頭的淺水灘、白沙及蚵殼屋

漁人碼頭的戲水區

蘭潭風景區


蘭潭風景區 

蘭潭潭水清澈見底,四面岡陵起伏,山光水色,潭水若遇月夜朦朧,如詩如畫,故「蘭潭泛月」列為嘉義八景之一。

蘭潭沿岸建有環湖路,環潭巡禮,首先可見觀賞樓,立於樓頂,不僅蘭潭一覽無遺,嘉義市區風光亦歷歷在目。由觀賞樓續行,遇岔路沿左徑直行,蘭潭營地的青翠綠茵即躍入眼簾,營區約可容30多頂四人帳,於此紮營,舒適無比。

整個蘭潭環繞一周步程約90分鐘,沿途林木遍佈,濃蔭清風,十分愜意。蘭潭四季皆美,夏秋間雨季,頗有大湖水鄉之態;寒冬時薄霧迷矇,彷若縹緲仙鄉。